《勇士》观后感

时间:2024-02-12 22:17:24
《勇士》观后感(精选25篇)

《勇士》观后感(精选2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士》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勇士》观后感 篇1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勇士》观后感 篇2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如果说长征精神所体现的是红军将士义无反顾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那么电影《勇士》表现的就是每一个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奔跑。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团结友爱、乐观向上、面对困难不怕牺牲。

如果长征精神也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一次挑战,那么电影《勇士》表现的也是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以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头的非凡经历,锻造了红军战士的勇士之魂。

我们生活于和平年代,只能通过历史的叙述去感受和感悟红军将士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面对今天的观众,表现革命年代为了信仰而斗争的精神,是很难拿捏的,但我们必须把握好历史的真实,塑造好历史中的人物。我们今天重拍长征中的勇士,可以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一个党、一支军队和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像80年前赢得长征胜利的勇士们一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想这应该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对今天的中国人最重要也最现实的意义。

  《勇士》观后感 篇3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 ……此处隐藏10964个字……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战士们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指挥战斗。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前冲。跟在他们后面的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要学习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抢时间、夺天险,红军将士气势如虹。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无比敬佩。我们应该满怀必胜的信念,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勇士》观后感 篇2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七律·长征》道尽了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时所战胜的无限艰难困苦。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靠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勇士》这部电影就讲述了红军长征时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三个经典事例,这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靠的是什么?他们靠的不仅仅是一双双穿着草鞋磨得起泡的双脚,更是革命必胜的信仰。他们中有些战士还没有跑到终点,就活活累死了。他们有的还只有十五六岁啊!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他们原本可以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平安稳定的生活,却偏偏选择了拿起冰冷的钢枪,冲上战场,英勇杀敌,这是多么的令人敬仰和佩服啊!

再看看我们,每天都穿着时尚舒服的衣服,吃着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夏天有空调吹,冬天有火炉烤……正是因为这样优越的条件,使得很多“细菌”开始“滋生”,这些“细菌”不是真的细菌,而是我们身上各种各样的坏毛病。例如:挑食,骄傲,经常撒娇……这些“细菌”让我们慢慢离“善良”、“谦虚”、“诚实”这些词语越来越远,变得不再那么优秀。而红军战士身上的精神就是“杀虫剂”,让我们身上的“细菌”通通消失,变得十分优秀。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不理解“民族”一词,以为只是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各取所需。但是,我现在终于明白,民族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坚持;那是一种即使我牺牲了,还有别人前仆后继,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是一种值得所有人敬仰、钦佩的品质;更是一种勇者无敌的自信和气势!

  《勇士》观后感 篇23

这部电影描述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温泉关之战。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30万大军征战希腊。希腊各个城邦迅速派出军队结成了联军,准备抵御波斯军队的入侵。

防线的最前线设在希腊的温泉关,此处由斯巴达城的国王列奥尼达,率领本城300精兵和联军4000余人镇守。由于叛徒的出卖,希腊军队被波斯军队抄到了身后形成围剿之势。列奥尼达为了保存联军实力,让联军首先撤退,自己率领300精兵死守温泉关断后。

数以十万波斯大军浩浩汤汤蜂拥而至,自知必死的斯巴达士兵反而士气高涨,在战斗中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整个战争整整持续了2天,最后列奥尼达和他的300精兵全部阵亡,而波斯军队则损失了20000多士兵,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也在此役中战死……

史诗大片,大概因为是漫画改编,好像背景都不太像真实的。300名勇士令敌方损失20000多人,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对比数字啊。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奇迹。三国中常山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杀敌无数,那是因为曹操爱才,下令保护。还是三国里有一个甘宁甘兴霸带领百人杀入万人军中全部返回,创造了奇迹。

夫战勇气也。斯巴达的国王在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下,亲率300勇士,御敌于国土之外,巧妙利用地形,与强敌对抗,既有勇气也有智慧。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勇士都是以一当十的猛将,从小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而且有一套成熟的团队阵法进可攻退可守。这也是为什么国王不要驼背人加入的原因。

绝不屈服于强权,誓死捍卫尊严,可流传千古。

  《勇士》观后感 篇24

《红星勇士》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它既让我看到了战争年代少年的纯真,又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热血沸腾。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暑假我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想要深入了解。

故事是从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的时候开始的。在江西有一个叫柳溪村的村里,有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叫潘冬子。本来,他的童年岁月是美好的,但长大到十岁以后,就经历了人生许多的悲伤、磨难、痛楚、离别。

潘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一直都在村中与狐假虎威的土豪胡汉三进行对抗,却不幸被抓住做了俘虏,危急之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救了出来,才逃过一劫,胡汉三又被抓。从此,潘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地崇拜了起来。柳溪村在红军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日子。

但好景不长,红军要继续远赴长征,潘冬子的父亲也要随行。父子分别的时候,潘冬子的父亲赠送了一颗红星帽徽给潘冬子当作鼓励。在父亲离开后,柳溪村里只留下少量的赤卫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又在这段时间雇用了一批冷血杀手返往柳溪村,重新霸占柳溪村,潘冬子只好跟着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赤卫队在一次的策划反击中,潘冬子的母亲为了救所有人的性命而牺牲了。从此潘冬子一直都在父母不在身边的环境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潘冬子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希望。性格逐渐坚强,从一名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变成一个真正勇敢的热血少年。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中间悲伤的情节的确让我流泪,这对于我来说是很少出现的,那恐怕是因为,它,真的触动了我心的某个柔软处了吧。

被拨动的心弦,开始了就没法结束了,就像看到了,就没办法忘记了……

  《勇士》观后感 篇25

4月7日下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五年级同学到艺都电影院观看了《八月一日》和《勇士》这两部电影,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勇士》这部电影。

《勇士》讲的是一件发生在草原上的事。少年巴特记得小时候他的妈妈曾送给他一个狼头挂饰,并告诉他:“苍狼象征着勇敢,白鹭象征着善良。”多年后,他孤身一人来到草原学搏斗,并从马蹄下救下了少女乌日汉,发现她有白鹭挂饰。然而,在一次比赛,他被师傅陷害,成了杀他师傅的师兄的人。更残忍的是,他师傅还假仁假义地上台将他打倒,弄伤他的左手,使他不能搏斗。后来,他在姐姐的鼓励下,重新振作,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把他师傅打倒的事。

本来看到这部电影时,我并不感动,可看到巴特为了重新恢复力量而在水中提石块,不顾伤痛一次次地练习拿起比他高好几倍的大石柱,即使汗流浃背、疼痛难忍也不放弃时,我的内心忽然被他不畏艰险,永不气馁、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所震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重重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克服,不能退缩,才会取得成功,才会看见雨后的彩虹。记得有一次,我擦地时发现有几点蓝蓝的东西粘在地上,怎么擦都擦不去,我又擦了一会儿,还是擦不掉,我想:管它呢,今晚叫老妈来弄就好了。到了晚上,老妈拿来铁尺子,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现在我想起来真觉得惭愧,我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退缩,比起巴特,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克服,不能退缩。——这就是我看了《勇士》之后懂得的道理。

《《勇士》观后感(精选2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